宝应人日常口语中一般都把“我们”说成“们”。外地人听不懂,即使听懂了也觉得很奇怪,甚至认为说话的人结巴连话都说不完整。其实,宝应人把“我们”说成“们”,既不是结巴也不是连话都说不完整,而是我们宝应方言里特有的省略现象……
标签:方言
宝应方言杂谈:吃饭
宝应人“吃”的说法多,“吃饭”的说法更多。三五好友凑到一起喝杯酒叫“小聚聚”,要好哥们凑份子吃一顿叫“打平伙”、“抬石头”,几个家庭轮流请吃叫“推磨子”,铁杆同事把外快放在一起慢慢吃叫“拔草堆”,有喜事被好友敲竹杠叫“敲皮”、“斫人”,父母满足孩子要求改善一下伙食叫“煞个馋”,家里人给家里人过生日叫“打个团”,自己犒劳自己叫“相默脸子自吃自”。
宝应方言杂谈:饭桌上的土语之美
自古以来,宝应就是美食之乡,先辈们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饕餮美食,也留下了多彩的美食礼仪和优雅的美食语言,现在我们依然可以体验到从古到今饭桌上的土语之美。这些土语看上去、听起来都很平常,人们却口传千年,是一笔值得我们传承和骄傲的乡土文化财富。
宝应方言杂谈:“虚大爹爹”的虚言虚语
我们老家把喜欢嘴上虚夸的人叫做“虚子”,我的发小王老大就是我们庄上有名的“虚子”。从年轻时的“小虚子”,到中年时候的“大虚子”、“老虚子”,再到现在的“虚大爹爹”,几十年来无论大家怎么称呼他都没离开过一个“虚”字。
宝应方言杂谈:剐猪草
春节过后,公园的花草一天比一天的绿了起来,夹杂其中的野草也赶着趟儿冒出了地面,茁壮地成长着。对于我这个住在城里的乡下人,每每看到公园里、马路边的一簇簇野草都感到特别的亲切,总会想起小时候春天里与小伙伴们剐猪草的趣事来。
宝应方言杂谈:美味小杂鱼
宝应方言杂谈
美味小杂鱼
文/王荣华
我吃过海鲜、江鲜,也吃过湖鲜,但我始终觉得海鲜味腥、江鲜味重、湖鲜味土,始终觉得味美不过是老家河鲜之中的小杂鱼。 ...
宝应方言趣谈:骨子里头

文/范敬贵
骨子里头意思是比喻一个人内心或实质上,多含贬义。比如:别看他大大咧咧的,骨子里头城府深呢! ...
宝应方言杂谈:金贵的“金木”

宝应方言杂谈
金贵的“金木”
文/王荣华 ...
宝应方言杂谈:不该忘记的老家具
文/王荣华
近日,看到市民包先生代表全家向县博物馆捐赠一张民国时期架子床的消息,很是感动,不仅为包先生全家轻利重义的举动感动,也为包先生家这张架子床有了好的归属而感动。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式家具将逐步替代老式家具,满载历史沧桑、蕴含人文情怀、彰显地方特色、体现传统工艺的老家具将逐步退出人们的视野,使得许多年轻人既不知道老家具的样子,也不会读写老家具的名字。长此以往,老家具将会与人们渐行渐远。 ...
宝应方言杂谈:庄邻的口头禅
文/王荣华
口头禅顾名思义是指经常挂在口头上而无实际意义的词句。我们宝应人把口头禅叫做“留口”,看起来比口头禅更直白。还有“有言”“道言”“有话”“那话”也与口头禅也很接近,只是在使用的“经常性”上比口头禅差一些。比如老张有言——“眼不见为净”,其实老张就不一定把“眼不见为净”一直挂在嘴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