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仙庙桥位于宝应古城东侧五条街南,是老城里仅存的一座石板桥,南北向,跨穿城而过的宋泾河上。桥长4.5米,宽2.7米,由六块整条石板架成,栏板望柱,均为石作,两头石柱卯榫而合,石栏高0.45米,石柱高0.75米。
链接
“愤怒”的千叶树
向千叶树致敬!因为千叶树,我们的生活多了许多色彩!因为千叶树,我们也感受到许多温情与正义,以及一些偶尔的“愤怒”!
我的大运河,我的宝应罗巷口
从来不知道家门口的这条河这么有名,每天放学后都到河堤上去玩,河上没有桥,北方的船队经过的时候,前船屁股与后船船头摩擦会发出缓慢的嘎吱声。堤坂上有不少瓦擦子,寻一片薄薄的挨着水面撇过去,嗖嗖嗖在水面上扑腾六七下才没入水中。
明年6月通车,宝应宝射河上将再添一座新桥
明年,在宝应城区宝射河上将又有一座新桥架起。记者12月7日从东阳路跨宝射河大桥工程项目部了解到,工程自2021年3月份开工建设以来,目前,工程进度达80%,预计2022年6月份建成通车。
马可波罗游记里的宝应城
马可·波罗在游记所说的“宝应美城”,就是今天的安宜古镇。当时,宝应还是一个相当于现代地市级的政府机构,下辖宝应、盐城、山阳、淮阴等县,而安宜镇也正是宝应州的州府所在地……
石涛大师与宝应的书画情缘
被齐白石称之为“下笔谁敢泣鬼神,二千余载只斯僧”的石涛僧是一位集诗人、画家、书法家、造园家为一身的世界级艺术大师,同时,他又是中国绘画史上罕见的思想者,一篇《画语录》,几乎成为中国画学史乃至中国美学史的压卷之作。然而,鲜为人知的是石涛大师三百年前曾亲临宝应观梅采风,在其《画语录》中,他盛赞白田友人“深会其旨,渴爱予画”,并多次为之作画绘图……
粟裕在固晋的岁月
“粟裕故居”现在住着的是乐夕之的堂孙乐云飞全家。乐云飞对粟裕将军敬佩有加。他表示,作为一名党员,将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发扬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忘我精神,立足奉献,干好工作,用优异成绩为鲜艳的党旗增光添彩。
萁豆同根情深深
当年在令人窒息的招商压力下,我被裹挟着走进台资企业,成了台湾华杰集团宝应工厂执行CEO。如今距我退出政界,踏入台企耕耘已有十五个年头。在岁月无声,日月如梭的时光碎片中,那些彰显两岸同胞的萁豆之情,那些反映血浓于水的点点滴滴,总让我情之所往,心生涟漪,挥之不去。
Eink之家
第一次来扬州川奇光电,还是在2013年春季的时候,当时是一位仪征的朋友根哥带我参观的。那时我准备换工作,他告诉我大学城附近电子厂比较多,就带我来转了一圈。这边电子厂的确挺多的,除了川奇光电,还有同扬光电、艾笛森光电、璨扬光电等等。在我看来,川奇应该是附近最大的电子厂了,因为它有两个大门,东门和南门,后面的员工宿舍也有好几排。朋友根哥告诉我,他早在2011年就在川奇上班了,因为不喜欢枯燥的岗位想换岗,领导没同意,就自动旷离了。这个厂要求挺严格的,员工只要是旷工走的,就是黑名单,下次想进就进不了了。
烫罐
深秋的一天,我从省城回故乡省亲,顺道看望多年不见的初中学友。我的突然造访,让老同学很是惊喜,忙不迭从里屋拿条崭新毛巾,走进厨房,操起锅盖上的汤勺,朝烫罐里舀出几勺冒着热气的烫罐水入盆,热情地招呼我:洗把脸,解个乏。此情此景,那么熟悉和亲切,顿时,儿时有关锅灶及烫罐的往事涌向脑际,铺展开连绵的回忆......